[原创]为什么要采用过程审核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在近一段时间的审核实践中越来越发现采用“过程审核”的必要性。结合审核的认识,归纳出几条理由,首先说明,这只是我找到的几个理由,并不充分。在此写出,只是希望抛砖引玉,给大家一个思路而已。下面就以举例的形式,说明我这几条理由。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理由一:过程有效性的要求并没有全部体现在标准要求之中,按条款逐条找证据的方法只能证明条款要求有无实施,并不能证明实施的有效性。
例如:不可否认,目前审核中有不少不合格事实(例如:未按照抽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抽样),从标准条文中是找不到对应的,审核员培训的老师会告诉我们,从受审核方的文件中去找呀!但我想,既然标准中未作规定,那么文件自然就可以不写,最后到底要判在那里呢?
又以标准条款为例: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7.5.1</FONT>条,按照标准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a</FONT>、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b</FONT>、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c</FONT>、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d</FONT>、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e</FONT>逐条审核,并不能说明标准要求“<U>在受控条件下</U>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”。
这样的审核,虽然把受控条件的识别、策划情况都查核了,但受控条件下实施、效果的情况却查核不够:
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——〉获得了,但利用了吗?
必要时,获得作业指导书——〉按作业指导书操作了吗?
使用适宜的设备——〉设备适宜,但是正确操作了吗?
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——〉获得了,但使用方法正确吗?
实施监视和测量——〉实施了,但测试方案正确吗?
放行、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——〉交付后活动是其他部门的职责,去其他部门审核?
个人认为:实际审核方法应该是,将“产品的生产过程”分为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工序(过程),然后通过对工序(过程)选择有重要影响的人机料法环的审查,“识别了吗?——〉策划了吗?——〉实施了吗?——〉效果如何?”,获得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的信心。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理由二:标准的有些要求,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,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的条条款款来审核,就会刻意地打断这些动态的过程。
例如:质量目标的管理过程,这显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:
前期信息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4 </FONT>—〉制定目标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5.4.1 </FONT>—〉分析统计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4 </FONT>—〉评审目标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5.6 </FONT>—〉修正目标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5.2
</FONT>
审核质量目标这个要求的时候,很显然审核这一个动态管理过程“有没有建立?”“实施效果如何?”会更有意义。否则机械按照条款的要求审核,各按各自一亩三分地,决不越界一步,硬生生把一个质量目标放到几个条款去审,而每个条款也只是浅尝辄止,深度只有一点点。这样的审核真不知道有效性何在!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理由三:一个条款涉及很多过程和部门,按目前这种按条款审核的方式,无法审核充分。
例如: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3</FONT>条款,不合格品的控制,不合格品的来源有很多,采购品验证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7.4.3</FONT>)会产生,各工序自检互检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2.3</FONT>)会产生,产品实现过程每个产品检验点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2.4</FONT>)会产生,客户退货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7.2.3</FONT>)也会产生。我想目前的审核员,在审核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3</FONT>条款的时候,不可能这么面面俱到吧?
再例如: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5.2</FONT>纠正措施,可以说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实现的所有过程都有可能产生,我们在目前按条款的审核中,都考虑了所有过程了吗?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理由四:一个活动(或过程)反映了多个条款的要求,目前按条款审核的方式,每个条款都要再记一遍,会产生大量冗余的审核证据。
例如:某企业作业指导书作规定:“开机过程中,机长作监督检查,如有偏差,立即停机处理”。
我们通常都认为,作业指导书嘛,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7.5.1</FONT>的内容。实际上仔细一分析,没这么简单,这一句话实际上体现了三个条款的要求: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7.5.1</FONT>,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2.3</FONT>,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5.2</FONT>。目前在审核中,我们很多审核员在审核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8.5.2</FONT>条款是,都喜欢写“未发现纠正措施施是证据”,其实大错特错,“停机处理”不是纠正措施吗?我们不少审核员习惯于从表格记录里面找证据,而把实际过程给忘了。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以上这四个问题,只要按“过程审核”,立即迎刃而解:
先把组织的运作过程分解,确定下列主要过程(仅作示例):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1、</FONT>体系策划、实施与改进过程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2、</FONT>资源管理过程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3、</FONT>与顾客有关的过程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4、</FONT>主过程
然后针对以上过程,确定每个过程设计的条款要求:如: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1、</FONT>体系策划、实施与改进过程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5.1/5.2/5.3/5.4.1/5.4.2/5.5.1/5.5.2/5.5.3/5.6/8.2.2/8.4/8.5.1/8.5.2/8.5.3</FONT>)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2、</FONT>资源管理过程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5.4.1/5.5.1/6.2/6.3/6.4/8.4/8.5.2/8.5.3</FONT>)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3、</FONT>与顾客有关的过程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5.4.1/5.5.1/7.2.1/7.2.2/7.2.3/7.5.4/8.2.1/8.4/8.5.2/8.5.3</FONT>)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4、</FONT>主过程(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5.4.1/5.5.1/7.1/7.3/7.4/7.5.1-5/7.6/8.2.3/8.2.4/8.3/8.4/8.5.2/8.5.3</FONT>)
当然,有时候,主过程视需要可以分解为多个过程来审核,例如“产品设计开发过程”;“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A</FONT>产品生产过程、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B</FONT>产品生产过程。。。”;“工序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1</FONT>、工序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2</FONT>。。。”等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到这里,可能有不少朋友会问,你完全按照过程来审核,条款的符合性怎么判断呀?我个人认为,那是技术委员会的事情了,让他们在过程记录里面去找条款要求的符合性吧!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-6-6 17:24:21编辑过]
以下是引用情绪点子在2005-6-6 17:22:59的发言: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 </FONT>
<FONT face="Times New Roman">
</FONT>
到这里,可能有不少朋友会问,你完全按照过程来审核,条款的符合性怎么判断呀?我个人认为,那是技术委员会的事情了,让他们在过程记录里面去找条款要求的符合性吧!
前面都觉得首长写得很好,很想给首长献一支花以资鼓励,可是看到最后这段话,估计咱首长大男子主义惯了,不太会换位思考体贴人-何必“让他们在过程记录里面去找条款要求的符合性”呢?写上对应条款号不就得了吗!
采用过程方法审核需要审核员有很高的技巧。个人认为:当前审核没有体现增值效果,正是因为很多审核员采用的审核方法不对。按部就班的顺着条款审核比较多,技术委员会也只是查有没有漏审条款,只要审核记录能够体现该查的条款都查到了就行。
但是采用过程方法审核,取证的工作量和时间要多很多,特别是涉及7和8的条款要求,可能当前的实际情况难以保证(审核人天数)。
如果审核员对过程的思路清楚,可以在审核记录时在一个过程旁边注明涉及的条款要求(不要怕麻烦),这样技术委员会看材料也方便了。我现在就是这么做的。检查表按过程查,一个问题对应不同的几个条款都些在旁边。审核计划一般都是按各部门的主责条款编的,但在这里不要受审核组长计划的约束,可以适当发挥一下,当然最好预先沟通好。
另外在审核中遇到过程的接口问题,和别的审核员要注意及时沟通。
不过说起来容易,这些都做到还真不容易,各家机构,各审核员的风格都不一样,没办法时还只能随大流。
学学
按过程方法审核,我一直想,但不敢实施,因为水平还不够
对于过程方法,可以采用由点到面的审核方法.审核关键部门和生产(服务)的流程.进行追溯. 受教了,谢谢 学到东西了啊!!听军一席话!!胜读十年书啊 又学了一点!!!!!
如果在内审中按过程方式审核,该如何操作呢?思考中.................
同时希望给予指点.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