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道具 举报
以下是引用江南在2004-10-19 20:48:38的发言: < 0pt? 0cm>但就讨论而言,我觉得采用“审核组内部评定”这种审核方法,用综合评定的方法审核(某些)单个条款的符合性,会丧失一些了解更多信息的机会,很可惜的。
以下是引用情绪点子在2004-10-22 15:07:09的发言: 个人见解: 1、就9000的审核而言,我认为是有必要分清楚“关键点”和“边缘点”的,目前审核时间非常有限,好钢要用在刀刃上!而为了片面追求“审核记录”对“审核标准”的符合性,比如对每个部门每个过程都要求审8.2.3,对电信行业野外站点例行检查维护作业也要求必须审核6.4,我就不知道这种审核的目的到底何在?这也算是增值审核? 2、对于我所说的“综合评定”,不是不要审核证据,和第一手的审核信息,而是我个人对标准的理解,由一些条款明显是总则条款,是原则性条款,他们的符合性是通过其他条款的实施来实现的,我认为对这种条款,只能通过综合评定,才能得到全面的结果!试问:对于4.1,5.2,8.5.1这些条款,在一个部门怎么审?对于8.4条款,实际上每个部门都涉及一点,安排在“品质部”就合适吗? 审核方法值得深究,约定俗成未必就都是正确,“内部评定”不是为了偷懒,而是为了更全面的符合性!
难道你所在的认证机构每个部门每个过程都要求审8.2.3吗?
以下是引用无锡安心在2004-10-15 16:31:23的发言: 记得点子兄说过TUV要求文审须到现场,现在觉得很有必要。 一般文审都由组长完成,但是组长不一定是专业对口的审核员,文审时如果涉及专业问题,组长却不熟悉,当然也不一定能够判定受审核方的文件是否一定符合要求。所以到现场证实很有必要。但是否一定要编在检查表中,则不一定。
以下是引用情绪点子在2004-9-23 13:05:45的发言: 2、我不认为少审核时间,据原cnacr的规定要求,审核组内部交流、与受审核方交流都属于有效的审核时间,加上这些,我每天的审核时间有8.5小时了。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|Archiver|小黑屋|影子认证论坛 ( 粤ICP备11019756号-3 )
GMT+8, 2025-4-4 21:47 , Processed in 0.062443 second(s), 5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